減碳、碳足跡、碳權、碳稅熱議中-如何透過一系列研磨製程將廢棄物回收製成新產品
台灣本身是自然資源並不豐富的國家,近期隨著關稅貿易戰的戰況演進,許多各行各業關鍵的材料被主要產地國家限制出口,大家開始意識到了進貨依賴進口貿易的風險,嘗試尋找可替代那些關鍵材料的新材料。
聯合國最高法院在2025年7月23日也首次公開表示『”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有權向”不採取措施對應氣候變遷的國家請求賠償”』的意見。該意見被譽為國際氣候法的轉捩點,代表著聯合國對於支持環境永續的態度,也代表各國對於其環境永續相關政策該加強執行力度的訊號。
在環境永續的政策中碳排放與碳足跡是重要的環境保護衡量指標,近年像是NIKE、鴻海、台積電等許多大企業配合政府積極推動減少生產活動中的碳排放與碳足跡,相關改善活動中已經證實使用環保材料與製程廢料回收具有卓越的減碳效果。
台灣以「2050淨零排放」作為減碳政策的長期計劃,隨著國際碳定價的推行,也在今年開始執行碳費徵收制度,預定在2026年開始正式收費,其配套的政策內也有針對碳排放減量與低碳技術導入的轉型補助費用可以申請,雖然中小企業不會直接受到碳費徵收制度的影響,但可以預想的是會受到影響的大企業必然會要求供應商進行減碳對策,進而影響到中小企業的政策走向。
該怎麼將製程廢物回收?或者環保材料實際已經被應用在哪裡?
關於這些問題讓我們用實例來舉例吧!
【實際案例】
| 1、ESG黑金-咖啡渣 |
| 2、黃豆豆渣-高纖全豆豆漿 |
3、環保回收-廢電池 |
4、農業廢棄物-鳳梨葉 |
5、農業廢棄物-米糠 |
6、廢棄裝潢材-大理石 |
7、事業廢棄物-廢棄輪胎 |
8、事業廢棄物-玻璃 |
*其中還有許多事例,繁不及備載
【結論】
為響應減碳、低碳排的世界潮流,透過合記的乾式或濕式研磨設備讓製程廢棄物煥發新生,減少碳排放量並節約廢棄物處理費用,運用回收製程廢料中的可用材料或使用環保材料降低海外進口材料的進貨風險,同時對環境保護盡了一份力,也可能因此開發新的商機。
【關於我們】
“Plus ultra” 精益求精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理念,並將這樣的理念應用在我司開發的設備上。
本公司致力於滿足各行各業日益提升的實驗需求,專注於研發和生產新一代實驗室設備。
並且根據客戶在試機後獲得的實驗條件,透過專業的實驗評估,為客戶選擇最適合的機型與規格。
我們在台灣擁有多年來的豐富經驗,提供專業諮詢及高品質的設備維護服務。
如需了解任何設備相關需求,敬請與我們的業務團隊聯絡。